W型坐虽然很萌,但可能影响宝宝的一生!
爸爸妈妈有没有发现家中宝宝很喜欢坐成“W”型的跪坐姿呢?因W坐姿对力气不足的宝宝来说,支撑的底面积比较宽,所以身体不需要出力;而且会坐的比较稳。但爸妈注意了,这样的坐姿可能对往后的发展有碍!
一位3岁女儿跑步时经常跌倒,走路的姿势也很奇怪,让父母伤透脑筋,也不知该如何矫正。
W型坐姿 宝宝下肢三大问题
宝宝的W型跪坐姿,容易衍生出跌倒及平衡感不佳等问题。这样的坐姿会让孩子走路内八甚至发展出X型腿,再者此类的孩子通常都有下肢动作协调的问题;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平衡感差、X型腿之外,还容易同时合并有足部问题(如扁平足)的产生。
姿势不良 伤害脊椎与骨骼
孩子在5岁前,在地面上游戏的时间较长;而且从1到2岁至进入幼稚园时期,是孩子发育的黄金时期。爸妈及老师们要多留心小朋友的姿势发展,并提醒孩子减少W型的坐姿及挺肚子的站姿,才不会伤脊椎与骨骼,间接影响动作协调的发展。若是常发生跌倒的问题,父母一定要带孩子寻求专业协助。
错误坐姿尽早矫正 才是根本之道
2岁之前是粗大动作快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学习爬行、站立或走路的时期,可能在姿势变换的过程中,出现“W型坐姿”,例如:爬一爬就往后跪坐下来或站着再蹲坐下来;或是由于躯干力量与坐姿平衡尚在发展阶段,幼儿会选择底面积较大、身体不太需要出力支撑的“W型坐姿”。不过,此现象应会随着幼儿动作与肌力的发展而逐渐消失。然而,在年纪较大的孩童也会出现“W型坐姿”,原因不外乎肌肉张力低或肌力不足,以及长久习惯所导致,都可能影响到骨骼发育。
治本之道在于时时刻刻提醒孩子别再坐W型坐姿。因为这种错误的坐姿,容易造成骨骼变形。此外,孩子也需要多跑跑跳跳、运动,特别是下肢和躯干方面的运动,这样才有力气,否则,随着孩子身高越高、体重越重,平衡、协调能力只会越来越不佳,跌倒甚至姿势不良的情形也会变多。 除了留意孩子的坐姿,避免错误的W型坐姿外,平时可以透过游戏,提升孩子的全身肌耐力。
●爬楼梯/斜坡
●减少推车使用,让孩子自己走
●引导孩子坐在椅子上玩
●协助、鼓励孩子变换正确坐姿
盘腿坐:双腿向内弯曲、交叉坐姿,这是一开始宝宝练习坐时最鼓励的坐姿。
半盘腿坐:一条腿伸直,一条腿向内弯曲。
环坐姿:坐在地上,双腿的脚掌相对贴合,形成环状。
V坐姿:双腿向前伸,呈现V型的斜状。
长坐姿:双腿往前伸直,呈现平行状。
侧坐姿:先采取长坐姿,再将双腿弯向同一边。
以上6种坐姿可多鼓励孩子轮流换坐,因为不同坐姿所锻炼的肌肉群不同。
●相扑游戏-爸妈和孩子面对面站着,手掌相对,用力推!玩的过程,爸妈适时提醒孩子,站稳双脚。特别引导孩子去感受腿部是哪里在用力?身体重心是在哪个部位?爸妈不需用力推,只要用力承接孩子推来的力道,“演出”难分难舍的拉锯战就好。
●改善大腿骨内转
若发现孩子平常总是感觉懒懒的,容易累,走路时都拖着地走,导致鞋子前端磨损,或是总是驼背、喜欢躺着或趴着、有扁平足、席地而坐时不爱盘腿坐、会用双手撑着地板、两腿向前伸或采W型坐姿等情况,建议家长可带孩子前往复健科了解孩子,是否有肌肉张力不足需透过特定训练来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