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古代皇帝的龙袍 究竟值多少钱?

龙袍给人的感觉就是庄严肃穆,做工精致绝美,是“至尊”的象征。龙袍的严密性和复杂度让人吃惊,它的颜色、款式以及其上细微的纹样,无不具有深刻的含义,在政治严格的朝代,许多人都因为服饰上的小错误而被杀头。

大家都说龙袍贵,那么龙袍到底有多贵呢?

1

一提到清代皇袍,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

殊不知,皇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在不同的场合,皇帝的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近几年电视上的清宫戏很火,而无论是戏说还是正说,影视作品中皇帝的穿戴却常常出错。

有专家指出,影视剧中的皇帝穿龙袍却戴朝冠,搭配“牛头不对马嘴”;还有的服装胳膊上出现的龙纹式样也不对,皇帝服饰上哪里出现龙纹、出现的形式和数量都有严格规定。

2

不说不知,清代皇帝的服装基本上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几大类。其中礼服包括朝袍、端罩(一种外褂)和衮服(既可与朝袍套穿,也可与龙袍和常服袍一起穿的衣服);吉服包括衮服、龙袍;常服则是介于礼服和便服之间的一种服装;外出或打猎穿行服,雨雪天则穿雨服。

可见,人们平时常说的“龙袍”,其实只是作为皇帝“吉服”中的一个门类而已,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以及先农坛皇帝亲耕等场合;至于观众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皇袍,更多的是属于常服或便服这一种类。

3

在清代皇帝的几大类服装中,朝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根据不同的季节,又有四季适用的皮、棉、夹、单、纱多种质地,颜色也并不是只有人们普遍认为的明黄色一种,而是有明黄、红、蓝和月白(浅蓝)四种颜色。

按清朝《大清会典》规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黄”,通常用于御殿朝贺、地坛祭地、先农坛和祭太庙等重大场合;至于其他颜色朝服的穿用,则在祭天和天坛祈谷时用蓝色,日坛朝日用红色,月坛夕月时用浅蓝色。

4

那么,作为皇帝吉服之一的龙袍,上面是布满了龙的图案吗?

其实,龙袍上除了以“龙”作为主角之外,还充满着形形色色的“配角”,甚至连平时人们不大喜欢的蝙蝠也在其中。

尽管满族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想被汉化,但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由汉民族创造的服饰等级制度还是被满清统治者所接受。体现在龙袍上,其中寓意最深刻的即是“十二章纹样”,尽管它们的面积相对很小,再加上清代帝王礼服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使人们忽略了这拥有悠久历史、蕴含丰富的纹饰。

其实,十二章纹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照临之内”。龙袍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fǔ)、黻(fú)。

5

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山: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

华虫:通常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

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譐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

藻: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

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即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

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据记载,皇帝一天之中多次更换服饰,有时一天内更换二至三次。

清宫内设有尚衣监,专门存放皇帝的袍褂和服饰,又有专门的衣服库,管理皇帝平日常用的服和冠,还有一大群随时侍候皇帝更换衣服的太监们。

那么,一件龙袍的价格究竟是多少呢?

根据熊召政《张居正》一书中,曾提到“隆庆皇帝生前比较节俭,给他制作的龙衣,价码儿最低,却也是二万两银子一套”,而工匠透露的造价是四千两银子。

著名织绣专家宗凤英曾谈到,清朝一件刺绣龙袍的制作成本是一千两白银。

按照清朝的白银价格2.83元/克,(编注:一两=50克,一两白银约等于141.5元),一千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4.15万(约8.33万令吉)。换言之,制作一件清朝龙袍的成本,可以在马来西亚买到一辆价值8万令吉的车子,你说贵不贵?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