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胡打对台
拉开斗争序幕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东北垂涎,蓄意制造事故向国民军开刀。事缘国民军借北伐成功,而在山东济南面对日军的挑衅,先后杀了6,000余名中国军民。这轰动一时的案件发生在1928年5月3日。由于国民政府未敢硬碰,也就签署《中日济案协定》(1929年3月28日)。但事实证明,日本无意退让,因而在两年后的1931年9月18日侵占东北三省,开响日本侵华第一炮。

在此事件后,中国民众杯葛日货,另外也有人在新加坡发动经济蒙难军民的筹账会,这个人就是陈嘉庚,他通过怡和轩号召122个团体响应筹账大会,超过千人参加。在主席陈嘉庚领导下,成绩斐然。

但在另一方面,在新加坡立足的胡文虎也发起筹账运动,和陈嘉庚打对台。这又再一次拉开两人的斗争,直到二战前夕双方才化干戈为玉帛。

1921年,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到中国创办厦门大学。
1921年,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到中国创办厦门大学。

由陈嘉庚领导的山东筹账会在1928年5月17日的会议决定制定委员工作时间表,扩大会员,也催促马来亚各地开展募捐活动。结果在一夜之间,怡和轩成了中华民族主义的大本营。到了1929年1月30日,陈嘉庚受到巨大压力下才宣布停止宣传与筹款。这是因为英方的华民护卫司对这种有煽情的筹款有所担心,乃阻止继续搞活动。

陈嘉庚之所以把精力放在山东筹账会上是因为这个组织成了怡和轩(原本社团无需注册,但在1932年5月4日后它才成为一个注册团体,一路来成为陈嘉庚的左膀右臂)的外围先锋,得以和中国各地政府和军阀有所往来。

有了怡和轩这个重要基地,陈嘉庚如鱼得水,大展鸿才,进而将它发展成为日后筹账会的核心。

与英殖民政府杠上

本来英殖民政府对怡和轩的活动不表满意;尤其是在筹款救济中国灾民方面,认为是介入了政治活动。

因为华民政务司兀敏对陈嘉庚将筹款所得的8万元用来在南京兴建一间中学有所不满;同时陈嘉庚再筹8万元充为学校经费之用。结果激怒了英国人对怡和轩的态度转硬。但又有另一桩事引发的:英方指责这个俱乐部在1932年介入所谓“田中奏折”事件。

所谓“田中奏折”是由于陈嘉庚动用《南洋商报》为福建会馆和怡和轩承印2万份“田中奏折”的中文本所引起。有关文件揭露了日本田中首相侵占东北、吞并中国、占领全亚洲,妄图实现其大东亚帝国美梦的阴谋计划。

在英殖民政府得悉后,海峡殖民地总督金泰文怒斥此宣传品为“纯属捏造,旨在宣传”。但陈嘉庚等华侨相信这是真的(最后证明日军的侵略是真的)。基于事态严重,总督原欲查封怡和轩,指它未经理事会通过即自行引刷不真实的宣传品。后经调解,才转成怡和轩进行注册成为合法团体,以受制于政府订立的社团条规。

第一步,胡文虎也借济南事件转向支持国民党领袖张永福及林金殿等人,他们也在山东筹账会内担任执委,准备向陈嘉庚开炮。

陈嘉庚诞生地点,已被中国政府列为重点保护建筑物。
陈嘉庚诞生地点,已被中国政府列为重点保护建筑物。

事缘此次筹款的运动获得新加坡华人大力和踊跃支持,共筹得134万元。响应这场运动的有工人、德士司机和欢场之歌舞女等。如果连同新加坡以外的华人捐款,总共达到500万元(这是1929年正月总结的数目)。

根据史学家杨进发(《陈嘉庚传》作者)统计,这场运动比起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五卅惨案还要成功,几乎调动了每个华人的“恻隐之心”。
前文提到陈嘉庚等人将余款捐给南京建一所中学后,却有节外生枝的事件发生。

其中执委之一的林金殿建议将剩余的款项转捐给胡文虎领导的“华北旱灾筹账会”。在拉锯战中陈嘉庚占上风,通过将余款转入前山东筹账会户口,以便转捐给学校。但当陈嘉庚将树胶公会捐来的6万元存入山东筹账会时,竟不能过账。原来林金殿(也是树胶公会主席)已告上法庭。

毁家办校成典范

这场官司其实是陈嘉庚与胡文虎的角力战。经过两年的拉拉扯扯,高庭终于在1931年7月作出判决,判树胶公会胜诉。

继之林金殿上诉高庭,要求将6万元作其他用途,但败诉,而由林负责堂费。

再经上诉,又判林胜诉,改判山东筹账会负责双方堂费。

山东筹账会又不服,上诉到枢密院胜诉。最终决定将剩下的73,500元(叻币4万元)汇进南京财政部户口,以账济山东省在1933年水灾的灾民。

新加坡创刊的《南洋商报》,则于1962年开始在吉隆坡编印制作马来亚版,1965年马新分家,《南洋商报》一分为二。
新加坡创刊的《南洋商报》,则于1962年开始在吉隆坡编印制作马来亚版,1965年马新分家,《南洋商报》一分为二。

至此,陈与胡之间的斗争已无和解的可能。一边是福帮老大;另一边是客帮老大,斗争起来已非个人之争,而是涉及民族与帮派之争。
这里需要作点补充:

(一)陈嘉庚虽不是报人,而是载誉于一生的教育慈善家,厦门大学就是他一手成立的(1921年开课)。在1923年时,陈嘉庚应邀组织报社,取名为《南洋商报》。他之所以投资报社是因为他的产品常年在四家报馆打广告,不如办报也可利用印刷机承印其商品包装。

最初的时候,这家报社是保持中立的,也无党派的。在1935年时(主要是其女婿李光前掌管),报份跃升至日销3万份。

后来(战后),陈嘉庚在胡愈之劝服下,又于1946年合股办《南侨日报》。这一份报纸很快就表明它是亲中国的,而且是亲中共的。因路线倾左,于1950年被英政府查封。
事实上,陈嘉庚的成就不在报业,而是在多元化的生意上。他毁家办校的典范也历久不衰。

当他在1940年访问中国时,已心有所属亲向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