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电锅、烤箱、微波炉、气炸锅哪个好?小心营养素变毒素!营养师公开“最佳使用频率”

a

如今,各式厨房小家电琳琅满目,从最传统的食用电锅、色香味俱全的烤箱、快速方便的微波炉,到最近正夯的气炸锅,都各有一群爱好者。不过在使用这些厨具前,最好先了解它们的加热原理,以免用错了惹来健康危害!

营养师蔡正亮指出,电锅、气炸锅、烤箱和微波炉透过不同方式帮食物加热,加热温度和时间决定了食物营养素裂变的程度;除了考量价格、方便度和美味程度外,可不能忽视“高温烹调”对健康的危害。

b

1. 电锅

加热温度:98~102℃
使用建议:可以每天使用

电锅是运用电热板加热沸腾食物成分,将水蒸气沸腾至100℃,达到热空气热对流作用。电锅对食品成分产生裂变的情况最低,但缺点是无法产生口感酥脆的产品。

c

2. 微波炉

加热温度:100~103℃
使用建议:慎选材质可每天使用

微波炉是透过电磁波,让食物的水分子快速震动达到摩擦生热,水分沸腾温度为100℃,因此食物产生裂变的机率低,安全威胁较少;缺点是食物受热不均,由于大多从食物内部加热,可能导致食物里面熟了、外面却没熟。

使用微波炉时,千万不能使用金属或铝箔包材质的容器,也应尽可能减少塑胶材质,不建议使用保鲜膜覆盖食物,建议使用素面陶瓷或玻璃材质容器;如果真的没有其他选择,至少选用5号PP塑胶材质,耐热可达140℃。

d

3. 烤箱

加热温度:150~220℃
使用建议:每周不超过4次

透过发热管投射辐射能,直射食物表面,因此受热不均,食物表面容易烤焦。蔡正亮指出,在极高温(160℃)情况下,会让食物的三大营养素(醣类、蛋白质、脂肪)产生裂变,形成丙烯醯胺、多环芳烃(PAHs)、杂环胺(HAs);这3种恶名昭彰的成分被认为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也会对细胞产生损害。

使用烤箱时应注意食物表面温度,如果烤到变成金黄色,代表已出现梅纳反应,虽然色香味俱全,但营养素已产生裂变。另外,烤箱务必定期清洁,避免食物残渣一烤再烤,变成焦化碳化成分。

e

4. 气炸锅

加热温度:180~200℃
使用建议:每周不超过3次

气炸锅是运用热对流原理,快速循环热空气来加热食物,不需要额外添加任何油脂,就能赋予食物酥脆的口感。和烤箱相比,气炸锅的热对流的效果更强大,受热更均匀,温度控制可以精准,因此较不容易烤焦。

许多人认为气炸锅不是真正的油炸食物,“应该比较安全吧!”蔡正亮说明,气炸锅因为油脂较少,热量和油脂氧化程度比一般油炸锅低;但食物营养素在极度高温下仍会产生裂变,健康威胁等同于烤箱。

蔡正亮建议,将食材变小、变薄,比较容易熟,就能缩短加热时间,有助于降低食物的裂变程度。他也鼓励大家,同一餐多吃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颜色越丰富越好,这些富含植化素的食物也可以对身体产生保护作用。

f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