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不痛要拔吗?
牙医师揭“必拔标准”及潜在风险

你有拔过智齿吗?是不是也听过“智齿最好及早拔除比较好,免得引发肿胀疼痛”的说法呢?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问,现在智齿好端端的,为何要去拔呢?智齿真的非拔不可吗?如果要拔,什么时候拔比较好?

001

牙医师林鸿津表示,所谓智齿,就是从上下颚牙齿的中心点,也就是正中门牙的牙缝间隙开始算起的第8颗牙齿,正式名称为“第三大臼齿”;智齿是口腔中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部都生长出来,上颚、下颚、左、右两边各1颗,总共有4颗智齿。

相较于婴幼儿时期的乳齿及儿童时期更换后的恆齿,第三大臼齿通常是在18岁以后才长出来,这时候人类的心智比较趋于成熟,也应该已经比较有智慧,所以,习惯上将第三大臼齿称之为“智齿”。

1
虽然智齿通常是在18岁以后才长出来,但每个人智齿的生长状况差异很大,有的人在18岁前就已经长出来了,有的人到了40、50岁还长不出来,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

而这4颗智齿也不见得全部都会长出来,且不必然能够长整齐,有些人的智齿可能只长1或2颗,有些人的智齿甚至长到一半就不再长了,甚至有些人完全没有长智齿。

也有人的智齿是属于多生型态,也就是在长出第8颗牙后,又冒出来第9颗,多长了一颗所谓的“多生第四大臼齿”;这种大臼齿多生的案例十分少见,尤其下颚的多生型智齿案例很少,偶尔可以看得到上颚的多生型智齿。

现代的人类,并不是人人的智齿都能够长得很整齐。林鸿津指出,部分因素可能与遗传基因改变有关,若先天缺少智齿,当然就不会长出智齿;另一部分因素,则可能是因上、下颚骨头退化的缘故,造成上、下颚的齿槽骨体积缩小,但牙齿却没有跟着退化,虽然是同样的智齿,却因没有适当的萌牙空间而长不出来,或虽然长出来了,却因空间不足而长在不正确的位置。

2
根据相关研究统计指出,大约有80%的智齿无法长在正确的位置。智齿若只是多余的、不碍事,或是不具咀嚼功能也还能接受,令人头痛的是,常因长出智齿而产生无穷的困扰。林鸿津提及,由于智齿长在最里面,空间狭小,往往因为萌发空间不足,继而推挤邻近牙齿而出现疼痛现象,加上日常刷牙不容易清洁干淨,除了本身容易产生蛀牙、牙周病,甚至会侵犯相邻的第二大臼齿,出现挤压疼痛、牙周病、蛀牙,甚至引发牙髓炎等各种不舒服症状。

由于智齿不一定都会长出来,很多的下颚智齿常会出现埋伏阻生或长得歪斜,没有适当的咬合功能,造成上颚智齿由于没有适当的下颚对咬牙,因而导致上颚智齿过度萌发,以致于影响咬合功能,甚至造成咬合伤害。

不仅如此,由于很多下颚智齿会呈现前倾阻生状态,常可看到智齿就顶在第二大臼齿的远心牙面,形成一个牙冠夹角,非常容易嵌塞食物,由于不容易清洁干淨,而导致反覆性的发炎。

严重的反覆性发炎有可能会引发蜂窝性组织炎,这对于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相当严重的潜在危险;所以,当智齿本身出现牙周组织发炎、蛀牙,或影响邻牙导致蛀牙或牙周病时,若身体状况良好,一定要赶快拔掉,以防无穷后患。

3
有些人担心一旦拔了智齿,恐怕会造成前方的牙齿“失去后盾”,导致大臼齿向后倾斜或骨头会缺了个大洞。若智齿已出现不健康的状况,当然要赶快拔除,但是,若智齿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也需要拔吗?对此林鸿津说,为避免日后衍生更复杂的口腔症状,造成更大的后遗症,站在“防范于未然”的预防角度,即使智齿现在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还是会建议尽早拔掉,而且是愈早拔愈好。

林鸿津补充,拔除智齿在20岁左右时拔掉比较好,因为在20岁之前,牙根尚未完全长好,骨头也还未硬化,齿槽骨较软也有弹性,智齿比较容易拔除,并且手术伤口较小,术后也比较不会有严重肿胀、疼痛的后遗症。

一般人年过25岁之后,骨头开始变硬,此时下颚智齿的牙根几乎都会变成既弯曲又倒钩,这时才要拔下颚智齿,大多数的伤口会比较大,而且术后的肿胀、疼痛也大多相当严重,所以,不要拖到智齿牙周发炎、肿胀了,才急着要就医拔牙。

4
门诊中常会有人问到:“年纪大的人能不能拔牙?”林鸿津透露,年纪愈大的人,拔牙的风险当然愈高,但是年纪大小不是唯一决定因素,除非身体状况非常不稳定,否则在一般健康状况下,高龄者还是可以拔牙。

此外,若患者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由于这些慢性疾病很容易在拔牙过程中或术后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拔除智齿的手术就要更小心、慎重;术前一定要先经过仔细的评估,必须把全身性的系统疾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后,再来拔牙比较安全。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