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大马】天然粘蝇纸 宽叶毛毡苔

  撰写/照片/林潮涌

全天候曝露在直射阳光下的宽叶毛毡苔为橙红色,看起来就像朵花。
全天候曝露在直射阳光下的宽叶毛毡苔为橙红色,看起来就像朵花。

“越战期间,有一群美国士兵在越南的森林里执行任务时,发现了一片平坦的地带。这里既无高大的树木,也没有灌木丛,但地上却长满了紫色的草苔,看起来就像是一片华丽的大地毯。这些士兵当时也走累了,于是就在这片“地毯”上歇息,只有三名士兵去寻找干柴和水源。当他们回来时,赫然发现那片“地毯”上只剩下枪械,其他的士兵却离奇地消失了!后来发现他们竟然是被那片紫色的草苔给吞噬了!”

什么!草苔会吃人?这故事到底是真是假?这世上真的会有吃人的植物吗?

如果你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你肯定要失望了!因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会吃人的植物。不过,这故事也不是完全胡乱瞎掰,因为肉食性的草苔确实存在,只不过它们的植株都很小,只能捕食苍蝇之类的小昆虫。若要它们吃人,除非把人变得好像苍蝇那样小。否则的话,这些草苔根本就伤不了人,更别说吃人。那么,这些草苔究竟是如何把昆虫给抓住并吃掉的呢?

被宽叶毛毡苔捕抓到的猎物(红色箭头)。
被宽叶毛毡苔捕抓到的猎物(红色箭头)。

用粘液捕抓猎物

原来这些草苔的叶片上长有许多能够分泌粘液的腺毛,能把吸引过来的猎物给粘住,它们的叶子还会把猎物给包裹起来,然后分泌消化液把猎物给消化掉!看到这里,认识食虫植物的读者肯定会知道所谓的草苔其实就是毛毡苔(Drosera),也有人把它们叫做茅膏菜。这类食虫植物偶尔能在本地的花圃见到,但都是外国的种类,这导致有些人误以为毛毡苔都是外国的植物,但事实上,我国也有几种原生的毛毡苔,其中最为常见的种类就是宽叶毛毡苔(Drosera burmannii)。

虽然说常见,但这种毛毡苔也只有在特定的地方才能够见到。什么样的地方呢?那就是开阔的地方,就好像上述故事所说的一般。因为宽叶毛毡苔需要许多光照才会长得好,而生长在开阔的地方正好能让它们全天候接受到直射的阳光。

另外,宽叶毛毡苔只长在不肥沃的地方,因为它们吃虫来补充养分的特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演化出来。由于它们已经适应贫瘠的环境,若让它们生长在肥沃的地方,它们反而无法生长。

那么,怎样的地方才算是贫瘠呢?潮湿的沙地和泥炭地。没错!宽叶毛毡苔最常见于这样的地方,尤以靠近海边的沙地更为常见。

宽叶毛毡苔比10仙稍小一些,图中的个体因长在遮阴的地方而呈绿色。
宽叶毛毡苔比10仙稍小一些,图中的个体因长在遮阴的地方而呈绿色。
 宽叶毛毡苔的花。
宽叶毛毡苔的花。
这片开阔又平坦的地上长有许多宽叶毛毡苔。
这片开阔又平坦的地上长有许多宽叶毛毡苔。

植株长得像朵花

宽叶毛毡苔的叶子为倒卵形并聚生呈莲座状,它们的叶子在遮阴的地方是绿色,但在完全曝晒的地方则是橙红色,这使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朵朵从地上冒出来的红花。

与其他毛毡苔一样,宽叶毛毡苔的叶子也长满了许多会分泌粘液的腺毛。但除了这些腺毛,它的叶子边缘还长有一种不分泌粘液的腺毛。这种腺毛比起会分泌粘液的腺毛来得长。当猎物被叶片上的粘液给粘住时,这种特殊的腺毛就会迅速地向内弯曲,并把猎物给夹住,使被粘住的猎物更难挣脱。被粘住的猎物并不会瞬间被消化掉,而是需要几天的时间慢慢分解,但也只有柔软的部分会被消化和吸收。

虽然宽叶毛毡苔的名字有个“苔”字,但大家可别以为它是一种苔藓。事实上,它可是一种显花植物,也就是说它会开花。宽叶毛毡苔在开花前会长出相当长的花茎,它的花茎直立向上,长度可达20公分,这使得其花朵和叶子之间的距离相差甚远。学者们最初认为超长的花茎是为了避免帮助传授花粉的昆虫被叶子给粘住而演化出来,但近年来有学者指出,毛毡苔的花茎之所以长那么高,其实是要让授粉昆虫更容易发现花朵以便进行授粉。另外,超高的花茎也能够使花朵在授粉后所结出的种子被风传播得更远。不知大家认为哪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呢?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