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大不同】门口挂布猴子 最怕端午节水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将布猴连同艾蒿和桃树枝一起悬挂门侧,能驱邪恶,迎吉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将布猴连同艾蒿和桃树枝一起悬挂门侧,能驱邪恶,迎吉祥。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除 了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外,妇女们经常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们将“艾虎”或“蒲剑”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人们认为这样就能防止邪毒侵袭,确保身体健康。

在江苏很多地方,这天家家要挂菖蒲、插艾叶。人们相信,菖蒲形似宝剑,艾叶形似虎爪,寓意老虎守门,将“五毒”挡在门外。从医学角度看,艾草和菖蒲均为药用植物,能驱病防蚊、净化空气。端午这天,小孩要穿上虎头鞋、戴上虎头帽,有些地方的家长还会给孩子们的手臂上缠五色丝绦(长寿线或长命缕),身上披“老虎被”,额头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字,种种举动,寄托了家长希望孩子们像老虎一样健康强壮,免受毒物侵扰的美好心愿。

也有人在端午节时在门上挂榕枝、石榴花或胡蒜。在民间,人们认为挂榕枝有使身体矫健的吉祥寓意,胡蒜可除邪治虫毒。

石榴皮为一种中药材,石榴花也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这些植物被人们视为端午节保佑家人平安的吉祥物。

强调防疫祛病

除了以上,很多地方还会画符贴门上,用红笔黄纸画些辟鬼符咒贴在门上。如:用红笔在黄纸上画一个“聻”(音吉)字。也有的画“五雷镇宅”符贴在门楣的正上方。

另外,家家要在堂屋当门的屋顶上(一般在第二路桁条)悬挂一张钟馗画像,用以撵鬼辟邪。

每年的端午节,在广东梅州,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习俗外,还有一个独有的习俗——挂黄葛藤。乡人们在家门前悬挂黄葛藤以祈求一切平安、顺利,驱灾辟邪。

葛藤是驱邪之物,这还缘于一个客家民间传说。唐末黄巢带起义军进入粤闽赣地区,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进行第二次南迁。

因为黄葛藤又名黄斤,有人在门前挂上黄葛藤,黄巢军没有烧杀百姓。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许多难民也挂上黄葛藤幸免于祸。

于是,这种传统流传下来,客家人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在门前挂上黄葛藤祈求一切平安、顺利,驱灾辟邪。

在乳山,端午时村民还会在门上挂一个布做的猴子,也可以叫做“孙悟空”,据说这只猴子是专门挂在门前用来镇妖的。

过端午时,人们会用布条缝制猴子,布猴手拿扫把,寓意将一切及不祥之物全部扫地出门。

这种布偶猴子,一般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每年都用这一个,端午节的时候拿出来挂在门上,等过完端午节,再摘下来放好,等来年再用。

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通过,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叶等方式来度过节日,希望接下来日子里身体健康。

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一天,要喝雄黄酒,也能够起到解毒杀虫的作用,喝雄黄酒还可以祛邪解毒,使人的身体更健康。

据说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都要“跳钟馗”,以求赐福镇宅,保佑平安。古时“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跳钟馗,先是五个头系白毛巾,身围红、紫、绿、灰、黄五色包肚,手持棍、叉、脚蹬软底绣鞋的邪恶小鬼,在锣鼓声中上场,绕两圈,摆开架势,呐喊逞威。

然后钟馗面涂青绿,口带长髯,头顶乌纱,足蹬草鞋,筐篮垫肚,畚箕挂股,外罩紫红袍,右手持宝剑或持朝官玉板,前有蝙幅引路,后有黄罗伞盖,旁有酒坛侍者,一步一趋。

下雨药神来不了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意思是端午节这天如果下大雨,是特别不吉利的一件事。一旦出现了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影响。

老祖宗留下一些生活中的俗语,告诫人们天气变化对庄稼影响,最好能够提前做准备。

这里的“端午水”,就是端午节下雨的意思。端午节这一天,天气会越来越热。正所谓“湿气蒸腾、五毒尽出”。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地上的水分会很快被蒸发,所以在端午节前后马上就有大量降雨。古人觉得端午节这一天下雨,也是不吉利的事情,而且民间也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说法。

所以老百姓就害怕端午节前后下大雨,雨下的太大了影响到庄稼的生长,也会引起玉米等庄稼大面积的倒伏,对庄稼的生长会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秋天收成减少。

古时候老百姓信奉鬼神之说,民间有端午节天赐“神药”的说法。意思就是端午节这一天,药神会来到人间。

祂赐予人们神奇的药水,不但能够强身健体,而且预防和治疗疾病。而老百姓要晒药材,才能够迎接药神。

如果端午节这一天是晴天,自然可以把药材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药神就会闻着药材的气味,来到人间给老百姓赐予神水,能够消灾避难、祝福百姓。
在端午节这一天下雨了,估计药神就来不了了,所以就会导致人们多病多灾。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