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古代七夕节活动

1

在古代除了纪念七夕节,原来也有有趣的活动。
在古代除了纪念七夕节,原来也有有趣的活动。

现在大部分人之所以认为七夕是恋人的节日,完全是现在的商人为了多卖礼品在炒作。其实在古代七夕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七夕的由来主要是牛郎和织女凄惨爱情故事,对于古人来说更多的把这个故事看成是伤心之事。一年只能见一面,这对情侣来说也算得上是最大的悲伤。不过七月初七这一天在古代的确是一个节日,名为乞巧节。不过这一天更多的祈求上苍给于美好,当然也包含有祈求姻缘之意。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代人是怎么过七夕的。

拜七姐,保佑健康

人们拜会的七姐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织女,这种纪念活动多见于古代南方地区。人们拜会七姐除了祈求姻缘之外,更多的是保护家人和亲友的健康。在广东沿海的一些城市对七姐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妈祖。所以在七夕之前古代美女们会准备很多亲手制作的物品给七姐上供。

人们在拜会七姐之前一个月会在碗中放入谷物、芝麻等。等到7月7日这一天谷物生长发芽,女人们就把这种青色的禾苗视为是七姐的化身,拿去祭拜在七姐庙中。七月初七拜会七姐的声势浩大不属于春节。宋刘克农《即事十首》: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

古代人在七姐庙祭拜七姐除了祈求姻缘之外,也会帮家人祈求健康平安。
古代人在七姐庙祭拜七姐除了祈求姻缘之外,也会帮家人祈求健康平安。

晒衣服,炫富

七夕晒书这个传统从魏晋时期开始逐渐成为风气。据说当时汉武帝还专门设有晒衣阁,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宫女就登楼把皇帝的书和衣服晒出来,逐渐演变成人们一种斗富的表现。

《晋书·阮咸传》载,阮咸性情乖张,每有骇俗之举。七月初七,道北富户皆曝晒衣物,满目珍奇,美不胜收。阮咸于道南自家庭院中,执长竿吊一破布片迎风招摇,颇为滑稽,路人见之不解,阮咸对曰:未可免俗,聊复尔耳。大意说的是七月初七这天,当阮咸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地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晒书,显示学识

古代七夕晒书之俗。魏晋以来,仕族文人讲求虚名,在七夕晒书来显示学识,渐成风尚。据《晋书》记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便装疯躲在家里。曹操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初七,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曹操,曹操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刻收押。司马懿只好乖乖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心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初七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晒衣服、晒书也是当天古人民间的活动。
晒衣服、晒书也是当天古人民间的活动。

染指甲,放飞自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不能免俗。在远古,人们染指甲是为了驱赶野兽的侵扰,而且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树的枝叶,颜色寡淡味道极大,慢慢就被人们所摒弃。后来到了农耕时代,女性染指甲主要是为了美观。在此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凤仙草,不仅颜色亮丽而且几乎没有刺鼻的味道。但在古代对女性的装扮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平常大都不染指甲。只有到七夕这天,女生们聚到一起互相染指甲,也算是一种放飞自我的形式。

《吴郡岁华纪丽》中有记载:“洞箫一曲是谁家,何汉西流月半斜,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