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大不同】现实版人鬼情未了

海南人注重血脉关系、兄弟之情,很多姓系都会在“七月半”祭祠堂。
海南人注重血脉关系、兄弟之情,很多姓系都会在“七月半”祭祠堂。

海南人将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合称“七月节”,或“七月半”,俗称“鬼节”。鬼节,海南人对此敬畏有加,他们通过种种特殊的方式,将情感释放得酣畅淋漓。

“鬼节”期间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如不能理发、买衣服、结婚等,大件物品也是不能操办的。同时还有一些极具地方民俗文化的活动,如七月十五晚上会放天灯,家家户户在屋里屋外烧纸钱,点上香和蜡纸将自家房屋围住,以防山神野“鬼”入屋,小孩晚上不得出门,外出的人也会被叮嘱要早点回来。

“放天灯”祈福

海南人会在鬼节放天灯,祈求平安就是一个特例。

在文昌、万宁、陵水等地,每逢此时,整个夜空,盏盏天灯,远远近近,闪闪烁烁,与星月交相辉映,在幽蓝的夜空中放射耀眼光芒。若问鬼在哪?鬼已随灯被送上天了,一年内它不会来骚扰人们。

在文昌的乡村,天灯活动往往由村里年轻人牵头,用五色纸手工制成。七月十五夜幕降临时,就到了放天灯的时刻。村子里倾刻热闹起来,男女老少,倾巢而出,带着节日的欣喜,带着对来年的祈盼,盏盏天灯在幽蓝的夜空中放射耀眼光芒……

同样是天灯,放飞的时间却不尽相同。每逢中元前夕,陵水会连续放上几晚天灯,意为秋高气爽的天空增添色彩,而老人的说法则是,为那些飘逝的魂灵带去光明。

陵水人对升空后掉落的天灯十分畏惧,认为是不祥的预兆。天灯掉落在谁家房顶,这家人不但要重新“送灯”,还要摆酒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破财消灾”。而万宁等其他地方,目送天灯徐徐升空后,人们都在翘首以待,期待天灯能降落自家房顶,因为它代表着上天将赐来好运。

“送水灯”给落水鬼引路

“七月半”除了放“孔明灯”之外,万泉河沿岸还有“送水灯”的习惯。“送水灯”是用彩色的宣纸做成的小船,再插上点燃的蜡烛、香火,让小船晃晃悠悠、顺水而漂,这样的做法说是给落水鬼引路。波平如镜的万泉河上,几百只河灯光芒闪烁,随波轻漂,构成一幅绝美出尘的图画。

中元节“烧灰”祭祖

初七以后,各家开始准备香烛和纸钱。自家祭祖一般是初七、初十,十五晚上则留给那些素不相识、没有后代的古人。

七月初七到七月十五“烧灰”,即是拜自己家的祖宗,如果家里面供地主神位的还要拜地主,供品是大块五花肉、五碗米饭之类的,拜完后烧些纸布匹、元宝、纸钱,有钱的人就多烧一些给自己的祖宗,这可能算是祖宗们明年的生活费用吧,烧得多一些,意味着祖宗们的生活就过得越好。

有家可归的鬼从子孙后代那儿得到了吃和穿,而那些孤魂野鬼只能在外面游荡,但总不能饿着肚子回去呀,于是它们就会做乱,所以有的地方就有“施孤”的仪式。

“施孤”施舍孤魂野鬼

鬼也爱热闹,特别是孤魂野鬼。七月十五晚上十二点阎王爷就要准时关闭“鬼门关”,有亲人、有家可归的鬼会带着亲人的嘱托和礼物回到阴曹地府。而那些无人问津、两手空空的野鬼就会来到熙熙壤壤的大街上“做乱”,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捡或者抢。

于是,到了农历的七月十五晚上八点钟,海南人先拜了自己家的祖先与地主,然后会在自家的房前屋后、街头巷尾插满香烛,焚烧纸钱、元宝,布匹等,买小芋头、番石榴、杨桃等青果施舍在房子的四周,施给那些在阳间没有了亲人的孤魂野鬼,谓称“施孤”。

“施孤、施孤”就是无偿施舍的意思,好让那些孤魂野鬼也拎上陌生人送上的礼物,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地返回阴府,让它们也有过节的温暖。这样它们就可以吃得饱饱,也可以带一些吃的穿的用的回去,自然就不会做恶了。这就叫做“人鬼和谐”了吧!

人们在“施孤”时,还用香烛把自家房屋围起来,让小孩子拿着香烛,绕着房屋跑。场面还是很欢乐的,所以海南人的中元“鬼节”,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期盼的节日之一。

而对操劳一生的老人而言,中元节也是他们的节日。这时候,孩子们都从各地回到身边,共同缅怀先人。望着满堂儿孙,老人看到了生命的延续,生活的希望。

戴鸡屎藤手镯避邪

在定安,“鸡屎藤”用来做成“手镯”,“鬼姜”状似我们日常食用的姜,用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给小孩和妇女戴在手上和身上,用来驱鬼和避邪或用来制作成粗粮,拌上香油、糖来食用,用来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对历史的崇敬之情。鸡屎藤具有祛风除湿,消食化积,活血止痛等功效,琼海人视其为宝。

除此,家家户户的门口还挂上一种不知叫什么名字、茎杆长满荆棘的植物,以防鬼魂进门。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