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相信不少人都会因为身体出现“小状况”就会疑神疑鬼,在没任何证明下就觉得自己患病或染疫,那你可要当心了!
据台湾荣民总医院护理部《罹病焦虑症》报告指出,民众对生病的强烈不安全感是种“有毒情绪”,其中的焦虑、恐惧、和负面情绪会带来更多免疫下降的问题。
该报告提到,罹病焦虑症为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有生理性病因,但病人坚信不移自己必患有某种严重生理疾病,而引发各种人际、社会和职业功能的受损。
其中男女罹病率差不多,常在20-30岁间发病,发病期间可能延续数个月到数年,压力变大罹病焦虑症状就较明显,压力下降时,症状就较缓解。
罹病焦虑症有哪些症状?
●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患有生理疾病,却坚信不移自己必有某种严重疾病,而引发人际、社会和职业等功能受损。
●全神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恐慌想像中的病,未达妄想情形,但非常坚持,难以改变和说动其想法。
●心里焦虑不安、心神不宁、专注度下降,而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的行为。
●常主诉疼痛,以头痛最多,也常有口臭、心悸、肌肉紧绷、胃肠症状、呼吸困难、头昏、耳鸣等不适。
另外,其中也分为回避就医和求医型两种病患;前者为很少看病,即便出现严重症状也拒绝就医,后者则会常常看医生做检查,同时会觉得医护人员检查不周等。
如何自我评估?
病理性不安指标:
肌肉紧绷:如头痛、肌肉酸痛、易疲累、皱眉、眼皮跳动等。
身体焦虑: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如心悸、手心出汗、头晕、全身流汗、口干、拉肚子、常小便、肠胃不适、胸口闷、脸色苍白或脸部潮红、喉头塞住的感觉等。
过度警觉:如失眠、多梦、易发脾气、没耐心、注意力分散、精神不集中等。
突然恐慌:没缘由的感到强烈焦虑,如突然感到害怕、呼吸急促,同时伴有第二点的身体焦虑反应。
强烈无望:觉得活着没有希望,强烈忧郁情绪,如心情低落、对人生失望、觉得没有明天、胃口差、不想活动、对生活感到无趣、或有自杀之想法。
若有上述五症状中任一项,则应寻求精神心理医疗,以安全有效的处理病理性焦虑反应。
如何自我调节?
第一步:接纳不安感受
疫情期间,有上述焦虑不安的反应是正常的,请接纳自己此刻的身心状态,接纳后你才能将不安转化为积极作为,去面对引起心理不安的情境。
第二步:理性认识分析
正确地了解新冠病毒征状与病程等相关讯息,且勿花太多时间看疫情报导,以免更恶化自己的心情、增加无谓的困扰与恐慌。
第三步:身心规律平衡
维持正常而规律的生活作息,并适度运动,如健走、慢跑、游泳、登山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纾解压力、调适身心。
也建议从事瑜伽、心灵冥想等,以练习将外在感官内收,专注力放回自己身上,同时应避免摄取过量咖啡因,以及烟酒与药物的滥用或成瘾行为,不仅有损健康,也易导致更加焦虑。
第四步:提升心理能力
思考力——注意并辨识你的思想
调节力——安抚并疗愈你的不安
纾压力——放松并修复你的身心
支持力——打造并厚实你的后盾
如何协助他人?
第一步:建立正确认知
认识熟悉、学习分辨代表当事人有病理性不安的病征与讯息。
有需要时寻求医疗心理资源协助,了解就医治疗期程及药物副作用等资讯,并理解当事人心中的不安是疾病所导致,而心理调整与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第二步:拥有弹性期待
理解新冠肺炎疾病消息沸扬期间,所产生的压力或事件改变等,都会使有罹病焦虑症倾向的当事人状况更恶化。
依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能力,来衡量其自我调适与进展的程度,无须与其他人比较。重视当事人“进步”,并多予以鼓励,增加和累积当事人的自尊与信心。小心疑心生暗病!<br/>罹患焦虑症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第三步:提供接纳与支持
接纳及避免批评当事人,且维持规律的居家作息,不因罹病焦虑影响家庭功能,家庭支持系统是当事人重要而有力的后盾。
鼓励当事人面对与调整虑病的想法和身心反应,若有就医则鼓励和陪伴当事人规则服药、依约就诊,并关心其服药效果与副作用等。
与当事人约定生活目标、安排生活任务与重心,以减少虑病行为。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