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诈骗】 不是乱乱骗·藏着阴手段
战场英雄的来讯

作者:李荭

 

因为诈骗狂潮,市场上也出版了不少相关书籍。

因为诈骗狂潮,市场上也出版了不少相关书籍。

 

可曾想过,每一宗成功的电信诈骗,都是一场完美的话剧,决定演出效果的是演员的演技和剧本的质量。如果把演员比作骗子,那么剧本就是套路。一个好的话剧剧本,必定能抓住观众心理,节奏明快、全程无漏点而一直得手,这过程中也必定应用了心理学原理,让人深陷其中。

可记得本系列的第11篇《骗子的自白之二》:涉及诈骗的员工说,一带到大本营第二天,“开始培训,培训师讲解了心理学结合语言的运用,还派发教材,强调学习,练习,再学习,再练习。后来才知道培训师是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是最早进入这家公司的人之一。”

在直销行业,也使用不少心理学技巧,以完成各种交易。
在直销行业,也使用不少心理学技巧,以完成各种交易。

 

这足以说明,诈骗团伙是有系统地结合了各种培训元素,包括心理学术,才在近几年来席卷全球。

这一期,我们盘点一下隐藏在诈骗套路后面的心理学,让大家思考那些被骗的真正原因。

【自证心理】

很多被冒充执法人员公检法诈骗的人,在醒悟之后往往都会捶胸顿足:“我为什么没有发现对方是假警察?我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套路?”

冒充执法人员诈骗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剧本中应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原理——自证控制,只有四步:

1)站在审判者的角度:开门见山就说自己是警察,自然就站在了审判者的角度,因为只有警察才有权力调查犯罪。

2)强行贴上一个不能接受的标签:骗子介绍完身份后,必定会说你涉嫌某个犯罪,这当然是普通人不可能接受的。

3)对你的反驳视而不见或者继续找茬,直到激怒你、拖垮你:当你不承认犯罪时,会暗示你是否因为遗失过身份证导致身份被冒用,会给你发来通缉令。

4)引诱你自证清白,实现控制:当你想要自证清白时,马上告诉你办法,比如转钱到安全账户、下载程式软件等等(附载木马病毒)。

想一想,每一宗冒充警察的诈骗,虽然套路会有差别,是不是都用了这个心理学控制术呢?确实如此。

建议:掌握自证心理控制术,不管对方套路如何,冒充警察,还是冒充税务、邮局或是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只要有人想往你头上扣屎盆子、想站在道德或者法律的制高点审判你,千万记住,不要去辩解、不要去争论,一旦这样做了就会陷入他们的陷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挂掉电话,不再接触。

韩国电影《骗徒》:一起惊天动地的4兆韩元诈骗案,受害者高达三万人。
韩国电影《骗徒》:一起惊天动地的4兆韩元诈骗案,受害者高达三万人。

【晕轮效应】

这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首先根据初步印象,然后再从这个印象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特质。也就是说,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

很多陷入冒充美国大兵等情色诈骗的人,清醒之后都会自责:“我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为什么会认定他就是那个在伊拉克战场出生入死的美国将军,还会给我带来一笔财产?”

其实,冒充美国大兵等骗术之所以风靡全球,是因为设计这个骗术剧本的人,用了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Halo effect)。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等,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等,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晕轮,就是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光晕,我们说的日晕、月晕就是这个。晕轮效应就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说白了,就是以偏概全,老俗话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就是说,对方身上一个特别突出的优点让我们意乱情迷,忽略了对其他特征的认知,反而通过这个突出优点,自个儿脑补出一个完美的形象。

仔细想想,冒充美国大兵(或各种角色)诈骗不正是如此吗?

对方加你为好友后,先发来几张战场的图片、开战斗机、英勇杀敌的图片,让你觉得那些活在电影电视中的美国大兵真的就在和你聊天,身上的英雄气质征服了你那颗少女心,在没有去了解他其他方面的情况时,就已经把所有对美国大兵的完美想像都强加在这个骗子身上,暗自以身相许了。

战场上的英雄来讯息跟你聊天?给你继承遗产?别发白日梦哦!
战场上的英雄来讯息跟你聊天?给你继承遗产?别发白日梦哦!

 

建议:冒充大款、冒充富婆甚至冒充处女招嫖类的诈骗都利用了这个晕轮效应。所以,在线上遇到陌生人示爱时,千万别被一道“光晕”遮盖了双眼。记得冷静思考一下,自己这么普通的人,为什么被远在天涯的美国大兵相中。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