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北方并不安宁,自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就在边境修筑城墙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长城进行修缮与扩建,也是目前世人所熟知的明长城,不过让人诧异的是,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明长城却能历经600年不倒。对此,专家直言稳固的关键在于当时的工匠使用了高强度的“糯米砂浆”,不仅比水泥还牢固,而且防水性高。
一提到万里长城,很多人就会说:“那不是秦始皇修的吗?”
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是明朝修建的。秦朝的长城与明朝的长城,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城墙。
明长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到万历帝的200多年间,经过20次大规模修建,所筑成的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的长城,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根据“搜狐网”报导,其实不光是长城,明朝建造的紫禁城、南京应天府皇宫至今都相当稳固,而建筑稳固的诀窍在于工匠使用了“糯米砂浆”这种特有的珍贵建材。
首先,工匠把泥土中的沙砾和碎石剔除之后,会将泥土压实成坚硬的泥土砖,接着再把糯米、熟石灰和石灰岩搅拌均匀,变成砖石之间的黏着剂,这种砂浆比普通砂浆建材更加牢固,其原理和现在的混凝土有些类似,是明长城能历久不衰的秘密。
加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痛恨贪官污吏以及偷工减料,要求工匠以及监工官员在修筑万里长城时必须在砖块上刻下自己的姓名,等到长城建好后就会有专人拿着槌子去敲击墙体,如果城墙被轻易砸毁,包括工匠及监工官员都难逃一死,甚至连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因此长城的施工品质极佳,很少会有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