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被3C产品占据,生活中的习惯也跟着改变。近期网路上就掀起“90后集体症候群”讨论潮,许多90后网友列出自己从小到大被默默绑定的怪习惯,乍看之下没什么,但清单列出来之后,却让大票人直呼:“10中10,已经认命”、“不是症候群,是我们的文化”、“这是被教育出来的求生本能吧”。
“90后症候群”Top 10行为:
1.睡觉前一定滑手机滑到自动睡着,手机砸脸一百次都不肯先关机,总觉得“滑完这一轮就好了”。
2.已读不回等于交恶,三小时不回讯息开始脑补人生剧场,“是不是讨厌我了?”、“我是不是讲错话?”
3.手机没充满100%电不敢出门,不是怕手机没电会发生什么事,而是电量数字“98%”让人超级不安。
4.最讨厌看到“在?可以讲话吗?”等讯息,觉得有事开门见山直接讲就好,才有时间思考要怎么回覆。
5.YouTube听音乐一定要配歌词字幕,不然焦虑爆表,不是因为听不懂,是不看字幕会觉得“浪费这首歌”。
6.追完剧一定要上网查影评和彩蛋,深怕错过剧组用心铺陈的任何一个小细节。
7.聊天室最后一句没人接,会强迫症地再补一句“哈哈哈”或传贴图,对话不能“断在我手上”,社交潜规则内建DNA。
8.看到陌生电话号码永远不会接,就算手机响到爆炸也照样静音,然后立刻上网查是谁。
9.不敢打电话订东西,宁愿多付钱用App处理,跟陌生人说话压力太大,还会先打草稿演练开场白。
10.回完讯息还会检查语气太多遍,怕对方觉得没礼貌,打个“好喔”都要改成“好的唷~”才觉得不会太冷淡。
不少网友看完清单后超有感,纷纷留言直呼“我连跟朋友吃饭迟到2分钟都要道歉一百次”、“不敢说不喜欢什么,怕被讨厌”。也有人指出,这类行为其实反映出90后“习惯高敏感、高压环境”的成长经历,建议大家学会放过自己,让社交焦虑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