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 各大籍贯新年习俗——客家
入年假说好话 隆重恭送灶君升天庭

kj1

雪隆嘉应会馆副会长兼妇女部主任赖美容表示,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至大年除夕期间,客家人都忙着筹备过年大小事宜,如送灶神、扫房屋、做腊肉、蒸年糕、置新衣、办年货、做年菜等等,俗称“入年假”(客家读音为nik nian ga)。

“有句客家谚语叫‘入年假,说好话’。每逢入年假,大人们都会千叮万嘱教育小孩讲好话,比如恭喜发财、新年好、新年进步等,千万不可说‘死’、‘衰’、‘倒霉’这类不吉利的话,对客家人来说是一大禁忌。”

此外,从“入年假”到正月初五“出年假”,大家要放下争议,大人不得大骂小孩、不宜到邻居家取火种、不该到别人家讨债、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否则,就是缺德。总之,大家都要和和气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礼送灶神是大事之一

入年假后,家家户户为欢度新年而忙碌。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送灶神。

“祭灶”,也叫送灶君,是客家传统年俗中很重要的一件事。灶君又称灶王爷、灶君司命,据说灶君的职责是掌管全家的祸福,是千家万户的保护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灶”寄托了客家人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客家民间传说灶君每年腊月二十三晚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屋主一年的功过,除夕日再返回人间。所以十二月二十三祭灶,有“送灶君爷上天”之说。

父母会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也不能哭鼻子。
父母会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也不能哭鼻子。

腊月二十三是客家人的祭灶日,也就是灶神升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灶台、烟囱等与灶具有关的东西洗刷得干干淨淨,吃完晚饭后,将老旧的灶君神像取下烧掉,再把新“灶君”神像贴上。

送灶君老爷,事先要写好灶疏(即写上一家人的姓名年龄),准备好元宝、香烛、供品,在灶边放置一张“八仙桌”,将酒、米、灶糖、灶饼等供品放置在桌子上,据说是为了堵住“灶神”的嘴,要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所谓“上天奏好事,加官保平安”。人们在烧香时态度要虔诚,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赐福消灾,来年财丁兴旺,合家平安。

剪发洗澡干干净净过年

最后燃放鞭炮,敬送灶君老爷返回天庭述职,到除夕晚上再请灶君回来。“送灶”的家庭还会点一盏油灯,一直燃烧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有些人家则将红糖水掺入糯米粞,搓成小圆丸,又叫“团圆粄”,象征家人团团圆圆。此外,人们还会把门前的池塘水排干,捞鱼做鱼冻;杀鸡宰鸭;以及捶打肉丸、鱼丸等,有的人家还做腊肉、蒸熟梅干菜做扣肉。当然,客家人还有一种东西很重要,就是焗酒,让家裡自酿的米酒更浓、更香。

从一进入年假至除夕,客家人忙碌办年货,也动手制做年糕。
从一进入年假至除夕,客家人忙碌办年货,也动手制做年糕。

除夕前,大家都要理发洗澡,干干净净过新年。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戒杀生的慈悲观念和“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在年初一,一年的头一日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斋”。初一吃斋寓意“新年不杀生,干干净净”。

“北风起,食腊肉;冬至前,腊味香。”,客家人:“藏”腊肉“备年。”
“北风起,食腊肉;冬至前,腊味香。”,客家人:“藏”腊肉“备年。”

客家先民保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平时都是省吃俭用,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比较丰盛。初一吃斋也暗喻即使生活富裕了也不忘过去,做人应该勤俭持家,不可铺张浪费。

雪隆嘉应会馆副会长兼妇女部主任赖美容(右)和李云侦(左)说在入年假之前,先要进行年终大扫除,以崭新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此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雪隆嘉应会馆副会长兼妇女部主任赖美容(右)和李云侦(左)说在入年假之前,先要进行年终大扫除,以崭新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此有除旧布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