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0多岁女性,因全身疹子奇痒无比就医,经检查发现大片红疹密集分布于腹部、腰部、大腿内侧及肩颈等处,类似情形从前曾经发生过两次,询问病史发现该民众固定于后院晒衣,该处经常会有八哥出没。另一案例为60多岁男性,腹腰、腋下、肩颈出现散在性痒疹,本身有种菜养鸡。再一案例为60多岁女性,腹部、腰部、肩颈、手臂,大腿内侧等处出现相当多的群聚性痒疹,询问得知房间窗型冷气上方有鸽子筑巢。第四例为60岁女性也有类似症状,多处散在性痒疹,家中阳台有珠颈斑鸠筑巢及哺育幼鸟。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皮肤科主任潘企岳表示,禽螨临床案例每年4月底就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8月,以5月为高峰。这样的时间分布符合鸟类繁殖期,这时候求偶、筑巢、觅食活动最为频繁。
禽螨因环境而有不同种类,台湾见到的叫“热带禽螨”。禽螨寄生于各种鸟类及鸡只的皮肤表面吸血为食,也可闯进屋内吸食人血。虫体肉眼可见,成虫体长约0.7毫米8只脚,灰白色,吸饱了血会变成红棕色。爬行速度和蚂蚁差不多,如果没有继续吸血可存活至少一周。显微镜观察发现肢体末端有伞状吸盘,推测便于吸附于飞行的鸟类。禽螨的生命周期从孵化至成虫约一周,期间必须吸食禽鸟鸡只的血液才可以完成生命周期。生活习性为白天躲藏,晚上出来活动及吸血。
潘企岳说,禽螨叮咬的疹子是丘疹样荨麻疹,通常成群地出现,也可能散在出现。最常见于腹、腰、肩颈、手臂、腋下及大腿内侧,叮咬的轨迹会停在衣裤、胸罩、肩带的边缘是一大特征。诊断禽螨叮咬,除了临床特征,还要仔细询问鸟禽类相关踪迹,例如窗外、冷气旁、阳台是否有鸟巢,建筑物是否常有鸟类出没停留,是否于户外晾衣,是否养鸡。如果病人抓到虫子带来当然就能立即辨认诊断。
禽螨叮咬经常和跳蚤、臭虫叮咬及疥疮混淆。该如何分辨呢?潘企岳解释,虽然跳蚤、臭虫叮咬反应也是丘疹样荨麻疹,不过疹子可能大一点,且不会像禽螨叮咬这么密集。病史询问对鉴别诊断也很重要,譬如家中有老鼠出没则可能是跳蚤叮咬,曾看到样似蟑螂的小虫则可能是臭虫叮咬。疥疮疹子相对小很多而非丘疹样荨麻疹,另外可能产生棕色节结,加上好犯的典型部位,与禽螨叮咬分辨并不困难。
至于如何摆脱及防范禽螨的危害,首先要防止鸟类于房子外栖息筑巢,特别是窗外、冷气旁、阳台等处。若发现鸟巢可等小鸟成长离巢后尽速清除。暂时离开已入侵的房间或空间并使用杀虫剂来清除禽螨。尽量避免于户外晾晒衣物,尤其是有鸟类出没的处所。家中保持干燥,使用空调及除湿机可加速禽螨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