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 是疾病!
专家教你戒心瘾

a
游戏成瘾,就如染了毒瘾,想戒掉也要花很大的决心。

在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公认的疾病。

“游戏成瘾”已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中,自2022年1月1日起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名单。

据悉,194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投票后确定了此项提议。专家们评估了各种关于游戏成瘾案例,并做出大量测试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游戏成瘾包括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大多数成瘾者有以下症状:
1)无法控制自己不玩游戏,包括控制不了游戏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环境;
2)将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爱好和日常活动,成瘾者往往给予游戏更高的优先级别;
3)尽管出现了负面结果,仍继续玩游戏。这会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专业或其他领域造成负面影响。

现在很多人的手机里至少有一种游戏app。
现在很多人的手机里至少有一种游戏app。

导致记忆力衰退 害怕接触人群

然而,确认或诊断疾病容易,治疗疾病难。毕竟,游戏成瘾的疑难程度比其他疾病更高,也更复杂。因为它涉及的不只是生理性和器质性问题,更在于心理和精神层面。

过去,面对游戏成瘾,部分医疗机构选择用电击疗法来应对。其原理是 “厌恶疗法” ,通过电刺激的负性和痛苦体验来消除不良或不适行为。但其副作用也显而易见,除了产生头痛、恶心和可逆性的记忆减退等“厌恶反应”外,还会产生心理副作用,如害怕与人接触、患上抑郁症等。因而,从伦理到治疗效果,该疗法都招致了许多批评。

一些专家认为,面对游戏成瘾,需要从心理、教育和亲情等多方面探讨矫治方式。有游戏策划人就从心理学角度写了《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的文章,提出要从心理满足的角度来矫正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的人身心会有一连串的副作用反应,严重的还会害怕与人接触、患上抑郁症等。
游戏成瘾的人身心会有一连串的副作用反应,严重的还会害怕与人接触、患上抑郁症等。

他提出的不外乎两种方式:免疫和拮抗。免疫是指别把游戏当成洪水猛兽,而是要让孩子玩游戏,且鼓励其玩好玩深玩透。玩的目标是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其原理在于,用更深和更高级的快乐阈值一步步引导孩子,让其逐渐对低质量游戏变得不感兴趣。

拮抗是指,根据游戏沉迷的经验和原理,用惩罚和奖赏来对待孩子玩游戏。在孩子玩游戏的同时,制定学习的奖惩目标。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一旦孩子进入这个循环体系,成绩也会慢慢变好。这是对玩游戏的一种拮抗,用类似玩游戏的奖励方式和产生的成就感、愉悦感来与玩游戏竞争。

现在的小孩很早就接触3C产品,虽然很多父母觉得不好,但却无法阻止。
现在的小孩很早就接触3C产品,虽然很多父母觉得不好,但却无法阻止。

要保持理性和客观态度

这两种方法的前提是,对游戏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且要用玩游戏的心理体验来帮助孩子对游戏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过,很多家长并不认同这样的方式,游戏明明是“毒品”,还要让孩子沾染,这不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

这两种方式的合理性值得探究。但毫无疑问,在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入疾病之后,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一新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更多的研究,包括生活中的研究和临床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矫正,包括心理、教育、亲情和行为方式。

因为游戏成瘾并非医学一种方式就能治愈。这是一道非常复杂和顽固的社会心理难题,而且融入了信息时代的特征,值得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解锁防治“游戏成瘾”的路在何方?答案只能是:在不断探讨的进程中。

游戏成瘾要医治并不容易,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矫正,包括心理、教育、亲情和行为方式。
游戏成瘾要医治并不容易,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矫正,包括心理、教育、亲情和行为方式。

转载自华人头条